《巴黎圣母院》读书笔记思维导图
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跳转至想看的内容
《巴黎圣母院》作者介绍
维克多·雨果(1802年-1885年)是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、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,被誉为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”。雨果21岁时就出版了个人诗集,在当时的法国文学界名声大噪。1845年被授予上议院议员职位,从政后的雨果心系人民,赢得了新共和政体的爱戴,晋封伯爵,顺利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。但拿破仑三世称帝后,雨果因攻击新政体被放逐国外,过上了四处漂泊的生活。直到1870年,法国恢复共和政体后,雨果才重新踏入法国的土地。
雨果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、小说、剧本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。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《巴黎圣母院》、《九三年》和《悲惨世界》,短篇小说有《“诺曼底号”遇难记》等。
《巴黎圣母院》创作背景介绍
1815年,在国外封建势力的支持下,法国原本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翻的波旁王朝成功复辟。在复辟的波旁王朝和教会狼狈为奸的统治下,法国社会各阶层,尤其是下层人民,过着压抑、饱受折磨的生活。直到1830年,在各界人士的奋起反抗下,“七月革命”结束了波旁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。
1829年雨果开始创作《巴黎圣母院》,借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当时法国的现实生活。
《巴黎圣母院》人物及主要内容简介
女主人公埃斯梅拉达是一个出生于社会底层,但始终保持真善美的女性。在面对胁迫时,始终坚持正义的立场。即使被卡西莫多绑架过,还是选择在卡西莫多受刑后喂他喝水。
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然长相丑陋,受尽嘲笑,但内心是善良、单纯的。与他道貌岸然、心胸狭隘的养父——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·弗洛罗形成鲜明对比。
《巴黎圣母院》艺术特色及作品主题分析
《巴黎圣母院》艺术地再现了15世纪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,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。讲述了善良、无辜的人民在残酷的专制统治下遭受的摧残和迫害。以善良纯洁的女主人公埃斯梅拉达的遭遇,反映出教会的卑鄙和恶毒。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现出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黑暗。
如何获取《巴黎圣母院》思维导图高清版
点击上方图片下【查看清晰版】即可跳转至《巴黎圣母院》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完整清晰版。或直接打开GitMind,进入“热门模板”,搜索“巴黎圣母院”即可免费获取《巴黎圣母院》高清版思维导图,还能在线进行编辑、保存和分享思维导图。
总结
在阅读书籍,尤其是长篇小说时,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人物关系,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,还可以快速记录书中的好句子及精彩情节。当忘记书中内容时,打开思维导图就可以快速回想起来,十分方便。如果你也想自己制作一份即美观又使用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的话,就打开GitMind思维导图工具试试吧!
我要评论